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近日公布的第十二期裁判评议报告,在中甲联赛圈内掀起波澜。针对第9轮大连鲲城与深圳青年人的焦点战,专家组确认存在两次重大漏判,而终场前绝杀球的越位争议则因证据不足维持原判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值裁判组对关键争议的处置引发连锁反应。在比赛第90+6分钟,大连鲲城通过前场任意球完成绝杀后,深圳队立即提出越位申诉。经多角度视频复核,技术委员会多数专家认为,由于转播机位未能清晰捕捉大连24号队员触球瞬间的站位,依据《足球竞赛规则》相关条款,必须维持助理裁判未举旗的现场判决。
这场攻防拉锯战早在下半场就埋下伏笔。第67分钟出现的第一次争议判罚中,深圳9号前锋在禁区内对抗倒地。技术报告明确指出,通过慢动作回放可清晰看到大连24号防守球员存在持续拉拽动作,该行为已构成破坏明显得分机会的犯规要件。令人意外的是,相似的剧情19分钟后再度上演——深圳38号持球突入禁区时,遭遇同一名大连防守队员的拉扯与绊摔,专家组再度认定此系漏判点球。
本赛季中甲联赛引入的VAR辅助系统在本场却未发挥预期作用。据联赛技术统计,这是连续第三轮出现单场两次重大判罚争议。资深裁判观察员李明指出:"防守方球员24号两次关键区域犯规未被及时识别,反映出裁判组对禁区身体接触的尺度把握存在偏差。"
尽管遭遇双重误判,深圳青年人在补时阶段仍有机会改写比分。技术委员会特别强调,比赛第86分钟那次攻防对抗中,进攻方38号队员在保持控球权的前提下遭遇的防守动作,完全符合点球判罚标准。这场充满戏剧性的较量最终以大连鲲城3-2险胜告终,但裁判报告揭示的执法瑕疵,或将影响后续关键场次的裁判选派方案。
(背景资料:涉事的大连24号球员本赛季已累计4张黄牌,其防守风格以高强度对抗著称;深圳青年人近三轮遭遇两次争议判罚,俱乐部拟就执法标准向联赛委员会提交质询函)
下一篇:返回列表